搜索

哈量创新国企改制模式

2009-08-24   中国工业报

  曾经是业内标志性企业的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哈量),近些年来显然已经不满足于仅在量具刃具行业发展。它的触角在很短的时间内不仅向上延伸至数控机床高端虚拟轴加工机床的生产,向下还触及到大功率电主轴功能部件的研制。

  这种创新发展模式在行业内并不多见。而这种模式的根源则来自这个具有50年历史的企业不断探索、求新求变的精神传统。

  实践:“三项改革”扭转颓势

  据哈量党委副书记冯连佳介绍,作为共和国工具制造业的“骄子”,哈量是“一五”时期全国156项重点工程中第一个建成并正式开工生产的大型现代化工厂。从生产的第一支钻头、第一把卡尺、千分尺、第一块百分表、第一组量块、第一台精密量仪、第一支数控刀具起,就注定了哈量身世的不平凡。

  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哈量未能尽快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形成了大量债务和不良资产,回款困难,亏损加剧,内部管理出现混乱,经营业绩急速下滑,发展举步维艰。到1998年初,哈量已经累计亏损6700余万元,还累计拖欠职工八个月工资。

  年仅37岁的原数控刀具分厂厂长魏华亮就在这个时候被选举为哈量厂长,而他也是哈尔滨第一位经民主选举而产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厂长。

  新领导班子上任之后开始了三项改革:第一,从调动职工积极性入手,着手实施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方面的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第二,开始整顿经营秩序,组建销售总公司,清理“呆、坏账”,在销售环节实行“四统一管理”.第三,实行资产重组,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哈量不但补发了拖欠的职工工资,还偿还了近亿元的历史欠款,成功地实现了当初提出的“两年脱困、三年翻身、五年健康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从几乎濒临倒闭的困境步入了良性发展。2004年哈量完成销售收入25645万元,是1998年的三倍。

  探索:催生“哈量模式”

  企业脱困了,销售收入提高了,员工积极性高涨了。然而,刚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哈量又面临了新的课题:2003年哈尔滨市开始对所属的1400多家国有企业进行改制,哈量被列为推进改制工作的重点企业。是引进外资还是“一卖了之”?哈量,又一次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

  当时,各地国企改制的做法多种多样,有的让私企并购,有的让外资并购,有的由本企业的管理层收购。而哈量独创除了“国有控股、员工参股”混合所有制改造的“集体创业”模式。

  哈量领导班子认为,这是一条既能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而且保值增值,同时保证职工不用大量下岗而且能进一步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道路。

  然而,打破债务链成为哈量改制中不可逾越的障碍。在改制之前,哈量欠银行的债务就超亿元。经过动员,哈量3500名员工以“出一贷一”的方式出资7108万元参股(其中3554万元为员工筹得的现金,另外3554万元来自银行为哈量员工提供的等额创业贷款),收购企业44%的国有产权,实现打包回购资产2.84亿元,国有股则由原来的100%减持至55.87%.如此一来,哈量凭借集体创业方式为企业解开债务链,使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由原先的95%下降至57%.

下一页

关键词:哈量,改制,量具,刀具, | 作者 :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关于我们

因为有你 新闻才更精彩

欢迎来投稿

版权所有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 金属加工在线MW1950 copyright © 2006-2018 mw19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